小果苗长成“参天树” | ||
|
||
2021年,是大樱桃引种到中国,也可以说是引种到福山150周年。我们采访组一行,到福山寻访中国最年长的大樱桃树,探寻价值21.52亿元的福山大樱桃区域公用品牌炼成的奥秘……一路追访行程中的5月22日上午,在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樱桃展、第三届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(江苏站)上,“福山大樱桃”入选“中国最受市场欢迎的樱桃区域公用品牌20强”。喜讯传来,福山张格庄镇西水夼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赵良君的脸上绽开了憨笑:“靠品质拿下的奖牌,还得继续靠过硬的品质去捍卫。” 奖牌背后是从果农到政府,众志成城、持之以恒的品质追求 “这个奖牌,福山当之无愧。”烟台市苹果协会原会长、资深的农业发展战略问题专家赵培策说,品牌决定着市场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,作为一名“老农业”,亲眼见证了福山大樱桃从“小众”名品到驰名天下的发展历程。 “福山的农民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,呵护大樱桃的品质和口碑;区镇两级政府又何尝不是这样?”赵培策的话,得到了福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姜成海的印证。姜成海告诉记者,为全面整合福山大樱桃品牌资源,着力提升福山大樱桃品牌形象,2015年福山区启动实施了福山大樱桃品牌战略,对“福山大樱桃”进行全方位品牌发掘整理、包装设计和营销策划,编制完成了“福山大樱桃”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,别具特色地创塑了“福山大樱桃good”的品牌标识,提出了“福山大樱桃,个个不用挑”的宣传口号,启动了福山大樱桃品牌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——“樱桃汇”和福山大樱桃自媒体(公众号、微博)。 “2020年,是福山大樱桃的品牌推广年。为了把‘口碑’变成实实在在的过硬信誉,我们首次尝试对18家大樱桃销售企业和生产基地授信经营。”姜成海说,福山区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了严格的量化标准,从去年开始,每年筛选部分大樱桃销售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,进行授信经营,通过搭建福山大樱桃质量监管追溯平台,实行最严格的政府授信条件和市场监管办法,积极推动大樱桃产业供给侧改革,不断优化大樱桃供应链服务,努力实现福山大樱桃“好产品”“好营销”“好口碑”“好品牌”“好效益”的良性循环和多方共赢。 “老本”总有一天会吃光,150年历史不是“包袱”是“财富” 在福山采访,福山各级干部和群众,都会津津乐道地介绍他们厚重的历史积淀——福山区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、烟合市区西部,是全市规划打造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区,是著名的“鲁菜之乡”“中国大樱桃之乡”“中国书法之乡”,也是“甲骨文之父”王懿荣的故乡,素有“福山福地福人聚”之美誉。 谈到大樱桃,他们也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样一些区位优势、资源禀赋——福山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纬度带,四季明显,阳光充足,低山丘陵,海风滋润,拥有天然的高钙砂壤土质,土层富含钙、铁、磷、钾等元素,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大樱桃黄金产区之一。自1871年,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将第一株大樱桃树引入烟台,福山大樱桃已经有150年的栽培历史。 但福山人并没有躺在150年辉煌的历史怀抱里“吃老本”。 “‘老本’总有一天会吃光,150年历史不是‘包袱’是‘财富’。”姜成海说,每每提到福山大樱桃150年的历史,自己就压力倍增——决不能把金字招牌砸在自己这一代农业农村工作者手里。如今,福山的干部群众正在全力推进实施“一体两翼”的战略思路,以适度规模化经营为主体,以科技引领和品牌打造为两翼,努力实现政府、协会、基地和市场四轮齐驱联动,不断抓大产业,做强品牌,真正把大樱桃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产业引擎。 从规模入手造就主体优势,小果苗长成“福荫”千家万户参天大树 “几代人接力前行,走出了一条稳打稳扎、健康发展的路子。”赵培策说,上世纪九十年代,福山区委区政府对全区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深入分析,确定了以大樱桃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,努力把自然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,先后多次出台扶持政策,通过宣传引导、奖补激励、免费苗木、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,把产业发展方向和农民的积极性迅速引导到大樱桃种植上来,仅用十几年时间,全区大樱桃种植规模就突破10万亩。 福山区农业农村局果树站副站长刘晓静告诉记者,随着大樱桃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,福山人发现,现有的以农户为主体的分散经营模式,还只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,很难形成统一的规模经营优势。2016年,区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把扶持适度规模化经营作为新的着力点,制定并出台了《关于扶持大樱桃规模化经营的意见》,区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,对通过土地流转、承包经营、联合开发等方式,新发展或进行老残果园改造达到10亩以上规模的,每亩分别给予3000元和2000元的扶持,对于发展设施栽培的每亩给予20000元扶持,同时,对于采取新技术的也明确了相应的奖励标准。扶持政策一定三年,连续奖补,为福山大樱桃产业强势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。通过扶持,三年累计发展设施栽培1000多亩,新植园3500亩。到目前,全区大樱桃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,其中设施栽培达到2000亩,主要栽培品种有红灯、先锋、美早、拉宾斯、萨米脱、红蜜、艳阳、雷尼等几十个,年总产量超过8万吨,产值突破10亿元。 产值10亿元,对已经跻身现代化工业强区行列的福山,对比全区每年362.02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(GDP),也许不是个大数字。但是,记者翻看今年3月11日福山区统计部门发布的《烟台市福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发现,这个10亿元,在福山全区全年完成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3.2 亿元当中,竟然占比接近四分之一! 福山大樱桃,这一落地生根150年的小果苗,已经成长壮大为“福荫”千家万户的参天大树。 (烟台日报) |